去中心化不代表不作为,什么是去中心化?
好几位朋友都认为以太坊的去中心程度永远及不上比特币,要去中心就要去Vitalik,只要他一天还在,以太坊就无法做到真正去中心。
去中心化不代表不作为
我身边有不少同样身处区块链产业的朋友,大家价值观相若,对事情的判断大同小异,但这里谈一个例外。好几位朋友都认为以太坊的去中心程度永远及不上比特币,要去中心就要去Vitalik,只要他一天还在,以太坊就无法做到真正去中心。另外,不少朋友认为Proof of Work 比Proof of Stake 优胜,即使后者在今天成为主流,不过是必要之恶,或权衡后的取舍。
我不同意以上看法,本文先聊前者,他日另文再谈PoS。
以下是具体解释:
- 概念不同:去中心化是一种将权力、决策过程和资源从集中式的权威或中心节点分散到多个参与者或节点的理念和架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韧性、公正性和创新能力。而不作为则是指在有责任或有能力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却不进行任何积极的行为,导致事情无法得到推进或解决。
- 去中心化促进参与和协作: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虽然没有单一的中心权威来指挥一切,但各个节点或参与者都有机会和责任发挥作用。例如,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众多节点共同参与验证交易、维护账本的完整性,每个节点都在为系统的正常运行贡献力量。再如,在一些去中心化的社区组织中,成员们会基于共同的目标或兴趣,自行组织和协调各种活动,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这显然不是不作为。
- 去中心化提高效率和创新:去中心化的结构可以让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因为各个节点能够根据自身的局部信息和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同时,这种环境也鼓励创新,因为不同节点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而不受中心权威的限制。例如,在开源软件社区中,众多开发者围绕着项目进行去中心化的协作,不断贡献新的代码和功能,推动软件不断发展和创新。
浅谈去中心化
我虽然开宗明义表示不认同Vitalik 是以太坊去中心化的障碍,但经常为相关议题纠结,说的是我自己在LikeCoin 的角色。我不可能跟Vitalik 相比,但在一个小十万倍的规模之下,我面对的情况十分相似,都被不少人认为装作自己不重要,但经常以写作及倡议等方式介入,社群马首是瞻。
吊诡的是,常有朋友说诸如「我不知你说什么,但我相信你」此类的话,明明是衷心认可,却同时反映我的论述未能让人充份明白和自主判断,教我五味杂陈,也令我对这议题份外感同身受。
要避免以学术概念解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大可以反过来看:若某公链会因天然灾害、国家政策和商业利益等因素瘫痪或被骑劫,就是不够分散;换言之,要做到去中心,就要逐一拆解可能出现、足以摧毁系统的单一故障点(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从各个层面评估个别公链是否足够分散,在技术层面可量化为Nakamoto coefficient,即至少控制多少节点就足以停掉整条链,比如Binance chain 的Nakamoto coefficient 为7,即只要控制最大的7 个节点,就可对Binance chain 予取予携。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指标只能反映大概,试想像,前列7 个节点都属于同一公司或放在同一机房,跟前列7 个节点处于7 大洲、由不相关的持份者管理,分散程度显然差天共地。
去中心化是场动态博弈
技术相对静态,在创世区块前设计得足够好就可应付一段长时间,然而,当革命性技术如量子电脑出现,始终需要更新系统才能应对;而其他层面如政府介入、地缘政治,变化则更加急速,要防范就需要及时反应。去中心化是长期博奕,不是「完成时态」而是「进行时态」,像持续进行的棋局,当对方走了一步,我方需要作出回应。
要规避政治风险,首要避免依靠政府拨款;这一点难倒大部分传统NGO,但多数公链能过关,反正本来就没有政府补贴。不过,随着近期有政府明确表态祝福特定公链,总统参与个别项目,情况正在改变。 Vitalik 和Solana 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 都明确表达跟政府走得太近有违去中心精神,令人欣慰,但其他公链则不好说。
再进一步推演,任何基金会都是在特定国家注册的组织,虽然大型项目可选择在成本高昂的中立国瑞士注册,但毕竟依附于特定法律框架,仍有被取缔的风险,其次,基金会也有可能弹尽粮绝,被逼关掉;在缺乏基本会的情恍下能否持续运作,是对公链的严格考验。有趣的是,近年常被批评基金会表现不济的以太坊,正是少数没了基金会也不见得会垮掉,去中心程度极高的公链。
不要「Plan B」要「Plan 币」
日前Vitalik 接受访问,谈及坊间对EF(Ethereum Foundation)的批评,明确表达「去中心化不等于什么都不做」,指EF 应该参与被忽视的地方以维持生态平衡,解决后就把资源改投其他地方。 Vitalik 虽未明言,但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当仁不让、介入重组EF 的他本人。
友人批评Vitalik 对以太坊指指点点,说法有欠全面。参与社群是一份责任,社群需要保障所有人发声的权利,而不是反过来,责怪勤于表达、积极倡议的参与者说话太多。
以我个人为例,在特定议题认同Vitalik,是读过他文章后同意其分析,而不是真的把他当作V 神,认同他说的一切。我只是小薯,以太坊生态中很多能人异士,断不会是盲粉,社群也曾经否定Vitalik 的提议。当然我无法否定有人盲目崇拜,但即使有都不能归咎于「偶像」;再说,就算隐世(或不在人世)的中本聪都有义无反顾的追随者,除非打从一开始就不做任何事,否则就没法避免有人盲从。
有次,友人问我LikeCoin 有何「Plan B」,意思是一旦出现极端情况,生态中的内容储存何去何从;我戏言没有Plan B,只有「Plan 币」。 Plan B 是未雨绸缪的传统思路,例如平时储存在亚马逊,同时准备谷哥云备份方案; Plan B 可取,但「Plan 币」更进一步,透过经济诱因和博弈理论增加系统韧性,构建反脆弱生态,随时应对各种变化,主动追求去中心化。
放在创始人的语境,要让项目去中心化,Plan B 思路是身处权力中心但随时准备好继任人,而更积极的「Plan 币」思路,则是应对各种中心化威胁的同时,把自己都视为风险之一,尽可能让个人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
去中心化不代表不作为,而是在积极作为的同时,避免自己成为单一故障点。所以,去中心化是一种不同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它并不意味着不作为,相反,它通过分散权力和责任,激发各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运作和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