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起底“盘古公链”PGP:一场伪装区块链的传销资金盘

16亿资金一夜蒸发,2022年盘古社区崩盘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如今同样的套路再次上演。

“全球共识俱乐部”、“超越比特币”、“百倍收益奇迹”……这些令人心动的标签正被一个名为“盘古公链”(简称PGP)的项目广泛传播。在区块链投资热潮中,又一批投资者正被这些光鲜亮丽的口号所吸引。

然而,剥开其华丽的外包装,这个所谓的“公链”项目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资金盘骗局,而且是此前轰动一时的“盘古社区”崩盘事件的原班人马操盘。

01 历史重演,盘古社区崩盘悲剧再度来袭

时间回溯到2022年,区块链投资领域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盘古社区”突然崩盘,其发行的三大币种在极短时间内暴跌超过90%,高达16亿人民币的资金瞬间蒸发,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这一事件当时在投资界引起巨大震动,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同样的套路再度上演。同一个操盘团队,同样的宣传话术,类似的运营模式,只是将项目名称更换为“盘古公链”(PGP),并加入了更多技术术语和生态概念进行包装。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监管部门早已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列为非法金融活动的背景下,这类项目仍然顶风作案,通过社群传播、线下布道等方式扩大影响力。

02 解剖PGP:技术外衣下的资金盘本质

PGP自称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公链项目,声称要打造“全球最大的共识生态”,并鼓吹其代币FIST“有望突破100美元”。然而,仔细分析其运行机制,不难发现其中的破绽。

高度控盘,流动性极度匮乏。PGP生态中的主打代币FIST总量仅为10000枚,实际流通量更少。这种设计导致市场流动性极差,价格极易被操控。

根据社群内部分析,仅在2023年8月底的两天时间内,操盘手就出货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代币。这种大规模集中出货行为,明显具有典型的资金盘特征。

生态闭环实为死亡循环。PGP设计了一套包括代币经济、NFT权益卡和流动性挖矿的复杂系统,看似创新,实则价值完全依赖内部共识,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支撑。

北京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健(化名)指出:“真正的公链项目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而非仅仅依靠内部循环和不断拉新人入场维持价值。”

03 传销模式:变相拉人头的发展策略

虽然PGP声称“没有层级推荐奖励”,但却通过“布道奖励”、“社区激励”等方式变相鼓励发展下线。

这种设计规避了传统传销的明显层级特征,但本质上仍然是通过发展人员来牟利,符合传销的基本定义。

参与者被鼓励不断邀请新人加入,并承诺高额回报。这种模式注定了只有早期参与者可能获利,后期进入者几乎必然成为“接盘侠”

公安部经侦局2023年发布的《关于虚拟货币传销案件的特征与防范》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区块链、公链等技术概念包装,实际以拉人头、分级奖励为主要收益模式的项目,涉嫌非法传销活动。”

04 智能合约风险:未审计的代码隐患

PGP宣称“完全去中心化”,但却未提供任何权威机构的智能合约审计报告。这一缺失极为异常,因为正规的区块链项目都会主动进行代码审计,以证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审计的智能合约可能存在后门,操盘手随时可以转移资金池里的资产。投资者投入的真金白银,很可能在瞬间被转入匿名钱包,追索无门。

2023年9月,某知名区块链安全公司就发出警告,指出PGP的智能合约存在异常函数,能够允许特定地址无限增发代币。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该项目的风险性。

05 法律红线:虚拟货币投资不受保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规定: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参与此类活动,不仅不受法律保护,损失自行承担,还可能涉嫌违法。这些项目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甚至洗钱,PGP盘古公链就是这种典型。

06 识别骗局:资金盘的共同特征

尽管资金盘项目往往包装精美,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

承诺高额回报通常是资金盘最明显的特征。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从不承诺保证收益,更不会夸大回报率。

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是另一个明显特征。PGP所谓的生态应用实际上都没有真实用户和实际价值,完全依靠内部交易和炒作维持。

过度强调“社区共识”而忽视技术实质。区块链项目的核心应当是技术创新,而非单纯强调“共识”。

催促投资者快速做出决定。资金盘项目通常会制造紧迫感,防止投资者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查。

07 受害者画像:为何总有人上当受骗

PGP这类项目之所以能够持续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精准抓住了部分投资者的心理。

对区块链技术一知半解的新手投资者最容易成为目标。他们往往被复杂的技术术语和华丽的口号所迷惑,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追求快速致富的投资者也是主要目标群体。资金盘承诺的高额回报正好满足了他们急于求成的心理。

曾经在传统投资中受损的投资者同样易受影响。他们希望找到一条快速回本的道路,却往往陷入更深的陷阱。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民安指出:“当人处于焦虑或财务困境时,判断力会显著下降,更容易相信那些承诺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资金盘总能找到市场的原因。”

08 维权困难:一旦崩盘几乎无法追回损失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这类资金盘项目崩盘,投资者几乎无法追回损失。

由于项目方通常使用匿名身份,服务器设在境外,投资者很难追溯责任主体。加上虚拟货币的匿名性特征,资金流向难以追踪。

即使案件被侦破,资金往往已经被转移或挥霍一空,投资者能够追回的比例极低。

2022年盘古社区崩盘后,尽管多地警方立案侦查,但大多数投资者至今未能收回投资。这一前车之鉴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09 正确投资观念:远离骗局,选择正规渠道

面对投资诱惑,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观念:

不轻信高额收益宣传。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过高收益承诺必然伴随极高风险。

选择正规投资渠道。我国有多家经过批准的合法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这些才是受法律保护的投资场所。

学习基本投资知识。投资者应当先学习相关知识再考虑投资,而非盲目跟风。

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拒绝“一夜暴富”的幻想。

清华大学金融学教授王教授提醒:“投资者应当牢记一条原则:如果你不了解投资标的,就不要投资。区块链技术确实有前景,但不意味着所有相关项目都有价值。”

2022年,盘古社区崩盘后,一位来自江苏的投资者在网络上写道:“我投入的不仅是积蓄,还有对未来的希望。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他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天,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只是换了一个名字

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创新价值,但正是这种价值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了敛财的工具。保持警惕,理性投资,才是避免损失的最好方法

一旦发现此类骗局,请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项目群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